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註冊
x
在民國時期,搓麻之風非常流行,上至達官貴人,下至販夫走卒,多愛在閒時湊堆娛樂一下。在史料和民間傳說中,也有很多官員和名人搓麻的趣聞逸事,如蔣介石打麻將籠絡孫殿英、胡適,口頭痛斥麻將私下卻是麻將迷。麻將的魔力可謂大矣,一些國學大師們也鍾情於麻將,他們與麻將的不解之緣,還留下了諸多趣聞軼事。
▲梁啓超:因「四人功課」推掉演講
梁啓超認為「凡屬趣味,我一概都承認它是好的」,在他看來,「勞作、遊戲、藝術、學問」都符合趣味主義的條件,賭錢、吃酒、做官之類則非。就他的標準而言,麻將顯然也是種「趣味」的遊戲。
有次,幾個朋友約他某天去演講,他說:「你們訂的時間我恰好有四人功課。」有來客不解,聽他解釋後方知,原來就是約了麻局。
梁實秋在清華念書時,就曾聽說過梁啓超的一句名言:「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(此指麻將),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。」麻將對梁啓超的誘惑力、吸引力之大,可以想見。
坊間傳言,梁啓超曾發明三人與五人麻將的玩法。更有傳說,他不少妙筆生花的文章竟是在麻將桌上起就腹稿。有時,報館派人來取文章,他卻還在手不停揮地拍出東風、白板、紅中,牌友都為他著急,他卻半點不誤事。靈思泉涌,一篇千字文,倚馬可待,口授即成。
▲梅貽琦:「看竹」勝率不足三分之一
梅貽琦1931年任清華大學校長,葉公超曾以「慢、穩、剛」三字形容梅校長。寡言、慎言的他,有著嚴肅而沉默的形象,讓人很難將他與打牌聯想在—起。而據梅貽琦1956至1960午間所寫的私人日記,愛打麻將是其生活趣味之一。
梅貽琦日記中不寫打麻將,多改用「手談」或「看竹」代之。據日記所載統計,僅在1956年~1957年,就打了85次之多,大約每周會有一次。一周一次看似不頻繁,但這兩年里,清華在台灣「復校」如火如荼,梅貽琦又屢屢赴美洽談公事,公忙之餘,打麻將可說是他重要的娛樂了。在85次 「方城之戰 「中,梅校長共贏25次、輸46次、平盤14次,前後輸了1650元。而當年一碗陽春麵不過才1元錢而已。
▲胡適:「麻將裡頭有鬼」
胡適雖然喜歡打麻將,但水平並不高,梁實秋就曾親眼見胡適輸過一回:有一年在上海,胡適、潘光旦、羅隆基、饒子離飯後開房間打牌,梁實秋照例作壁上觀。言明只打八圈,到最後一圈局勢十分緊張。結果,胡適輸了個精光,身上錢不夠,還開了一張三十多元的支票,這在那時可不算小數目。
相對於胡適的勝少敗多,胡夫人在「方城戰」中可謂每戰皆捷,這讓平生不信鬼神的胡適,「求證」出「麻將裡頭有鬼」,亦不失為一趣聞。
胡適曾專門撰《麻將》一文,宣稱:「從前的革新家說中國有三害:鴉片,八股和小腳,其實小國還有第四害,這就是麻將。」而現實生活中的胡適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麻將迷。不知道文章和行為哪一種最能代表這位大學問家對麻將的態度。
▲聞一多:臨陣磨刀上陣陪老外
聞一多年輕時不會玩麻將。留美期間,一次到科羅拉多大學兩位教授家做客,飯後,美國教授拿出麻將提出玩幾圈助興。聞一多連忙解釋對麻將一竅不通,甚為窘迫。兩位美國教授根本不相信中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還不會打麻將,以為他有意推託。聞一多隻好硬著頭皮上陣,臨時參閱說明書,邊看邊學邊打。一晚上他沒和一牌,甚是窩囊。此後,他在友人的幫助下,才慢慢學會了打牌,以應付類似的局面。
▲梁實秋:自嘲太遲鈍影響節奏
無獨有偶,梁實秋曾寫《談麻將》一文但並不擅長打麻將。梁實秋自小家教甚嚴,到讀書,他方知世上有麻將這種玩具。有一次,他向父親問起麻將的玩法,梁父正色說:「想打麻將嗎? 到八大胡同去!」嚇得他再不敢提「麻將」二宇。
梁實秋身邊好友如胡適、徐志摩、潘光旦等人都是麻將愛好者和高手,有幾次硬被拉上桌,他玩了玩,覺得打牌還是不如看牌輕鬆過癮。以後,好友酣戰,他總是作壁上觀。
他解釋說:「我不打麻將,並不妄以為自己志行高潔。我腦筋遲鈍,跟不上別人反應的速度,影響到麻將的節奏。趕快就出差池。我缺乏機智,自己的一副牌都常照顧不過來,遑論揣度別人的底細?既不知己又不知彼,如何可以應付大局? 打牌本是娛樂,往往反尋煩惱,又受氣又受窘,乾脆不如不打。」
▲北洋軍閥流行「政治麻將」
北洋軍閥混戰時期,北洋政府財政枯竭,總理靳雲鵬開不出軍餉,各省就鬧兵變,催款的電報似雪片一樣飛來。靳雲鵬沒辦法,北請張作霖,南請曹錕、王占元,開巨頭會議。
張、曹、王都是麻將愛好者,枯坐著開會不如邊玩邊說,玩的方式自然是打麻將,他們的麻將打得很大,輸贏動輒數十萬,靳雲鵬總是輸,當然他打的是「政治麻將」,兩位巨頭荷包滿滿,也就不好意思再要軍餉了。
軍餉拖歸拖,可面子上總得找個解決方法,於是決定改組財政部。張作霖原定財政次長由鹽務署署長段永彬擔任,但財政部總務廳長朱有濟也想得到這個位置,於是他邀請張作霖與段永彬一起搓麻將。
朱有濟深知段永彬比較吝嗇,很計較輸贏,於是在打牌時有意給張作霖餵牌,相比之下,段永彬的摳門令張作霖十分不快。他認為段永彬「把錢看得像命一樣,哪能幹大事?」下了牌桌,他立刻用朱有濟取代了段永彬擔任財政部次長。
▲蔣介石搓麻拉攏孫殿英
蔣介石發跡於上海灘時,對搓麻之技就爛熟於心,相傳就是這搓麻將,還幫他在中原大戰中拉攏了軍閥孫殿英呢。
當時蔣介石與閻錫山、馮玉祥大戰,手握重兵的孫殿英坐山觀虎鬥,各不相幫,意圖漁翁得利。為了讓孫殿英出兵,蔣介石可謂費盡了心思。又是封官又是許願,可狡猾的孫殿英就是不表態。
後來蔣介石打聽到孫殿英喜歡打麻將,決定親自和孫殿英搓麻將,探探他的口風。幾圈下來,孫殿英一把也不和,蔣介石就問:「魁元(孫殿英字)兄的胃口大得很,難道非要成一把滿貫嗎?」「難啊!」孫殿英嘆了口氣,「我是有點貪心,這清一色,全求人,再加自摸,一輩子也難成一和。」
蔣介石一聽之下,明白了孫殿英的意思:清一色指的是孫殿英的部隊不容安插外人,全求人指的是要蔣介石提供全部軍餉武器,自摸是說他的部隊必須由他全權指揮。就在這時,坐在上家的顧祝同打出一張紅中,蔣介石已經碰了白板和發財,他一翻底牌,一副「大三元」宣告成功。
「這副牌就送給孫軍長吧,算是見面禮。」蔣介石頭也不回走出了牌室。孫殿英很滿意,蔣介石用的也是麻將語言,他告訴孫殿英,所有條件都一概應允。
麻將散後,孫殿英就讓顧祝同轉告蔣介石,他的部隊立即開赴前線,對馮、閻作戰。
▲名人對麻將的妙論
傅斯年:「牌中自有人生哲學」。傅認為,打麻將要能贏,關鍵是要手氣好,運氣好。他說:「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也是這樣,只要運氣好,機會巧,一路順風,就可以由書記而主席,由馬弁而督辦,倘若獎券能夠中了頭,那麼不但名流聞人,可以唾手而得,並且要做什麼長或主任之類,也大是易事。所以我們中國人最注意的是天命……」
徐志摩:「最曖昧是打麻將」。徐志摩對鴉片和麻將有一番妙論:「男女之間的情和愛是有區別的,丈夫絕對不能干涉妻交朋友,何況鴉片煙榻,看似接近,只能談情,不能愛,所以男女之間最規矩最清白的是煙榻,最曖昧最嘈雜的是打牌(麻將)。」
海戈:「勇於私鬥的最好表現」。1934年9月,《人間世》發表海戈的《談麻將》一文,內容如下:「四個人坐桌子,搬莊,分籌碼,砌牌,擲骰子,這些繁文末節,往往很認真,但開頭總是客氣,謙和有禮;可是牌到手裡,不是拚命在扼下家,就是極力在組織『和三番』,這是一種勇於私鬥的最好的表現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