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歡迎來到屋受論壇wuso.me
聯絡客服
聯絡客服
手機版
聯絡客服
統計信息

[綜合研討區] 古代賭博打馬介紹:“閨房雅戲”

[複製鏈接]
威猛小姐 發表於 2018-3-9 22:56:03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
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註冊

x
在中國古代,婦女也是賭博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。不過,同男人比較起來,婦女賭博中消遣和遊戲的成分要重得多。正因為如此,她們採用的賭博方式大多是遊戲色彩較濃,技巧性較強的博戲。在唐代,婦女們喜愛雙陸和葉子;明清以至近代,則流行紙牌和麻將;而在宋元時期,婦女之中盛行的博戲之一就是打馬。

  李清照是宋代、也是中國古代最負盛名的女文學家。尤其是她的詞,無論是婉約、淒清,還是豪放、雄奇,都不讓鬚眉。這些,都是人所共知的。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,這位秉絕世才調的風流才女,同時又是一個嗜博廢寢忘食的博戲行家呢?用她自己的話來說:

  予性喜博。凡所謂博者,皆耽之晝夜,每忘寢食。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?精而已。

  ——《打馬圖經序》

   李清照酷愛博戲,又秉性專精,她對古今流行的各種博戲都作了一番考察。當時,流行於婦女之中的“閨房雜戲”主要有彩选和打馬兩種,她認為“彩選叢繁,勞於檢閱,故能通者少,難遇勁敵”。因而特別喜愛打馬,為此,她專門撰寫了《打馬圖經》,將這種博戲的道具和規則詳細記錄下來,為我們今天的研究留下了一套詳盡的資料。下面,就讓我們根據《打馬圖經》來考察打馬這種博戲在宋代的流傳和演變吧。

  《打馬圖經序》雲:

  打馬世有兩種,一種一將十馬者,謂之“關西馬”;一種無將二十馬者,謂之“依經馬”。流行既久,各有圖經、凡例可考,行移賞罰,互有同異。

  到了北宋宣和年間(1120-1125),有人將關西馬和依經馬“參雜加減”,發明出第三種打馬——宣和馬。在這三者之中,李清照“獨愛依經馬”,於是在《打馬圖經》中將它的製度、圖譜、玩法記錄下來,一直流傳至今。而關西馬和宣和馬則失傳已久。

  依經馬的道具有三種:骰子、棋局、馬。骰子就是現在流行的正六面體骰子,共三粒,可以擲得五十六種彩,其中賞彩十一色,罰彩兩色,雜彩四十三色。

  棋局與現行的中國象棋枰很相似,只是中間的河界分為三道,中間的一道叫做“函谷關”。棋局四周和函谷關兩邊的道上分別標有“赤岸驛”、“飛龍院”、“尚承局”等名號,是棋局上的關鍵之處。

  馬,就是棋子,可用各種銅錢表示,講究的則用犀角、象牙雕刻或者用銅鑄成。馬有若干組,每組二十枚,參加者各持一組。

  打馬的人數以二至五人為宜。賽前備帖若干,各人均分,每人各以部分帖入盆,謂之“鋪盆”。帖猶如籌碼,玩時以帖代錢,行賞罰時用帖而不用現錢。每帖所值錢數,由參加者事先商定,最後贏家將所勝的帖向輸家兌換現錢。

  鋪盆完畢,各人輪流擲一次骰子以確定“本採”。本彩必須是“雜色”四十三種中的一種,若有人擲得“賞採”或“罰採”則須重擲。本彩又分“真本採”和“傍本採”兩種,在玩的過程之中將起決定性的作用。

  然後各人輪流擲骰以“下馬”。下馬就是將每人的二十匹馬下到棋盤的起點“赤岸驛”之上,下馬的匹數由擲得的彩決定,在其過程中可“賞帖”也可能被“罰帖”。先將馬下齊者即可擲骰行馬,未下齊者須待下齊後再行馬。

   行馬的起點是“赤岸驛”,經“隴西監”、“玉門關”、“汧陽監”、“沙苑監”、“函谷關”、“太僕寺”、“天駟監”、 “騏驥院”、“飛龍院”,最後到達終點“尚承局”。行馬是由擲骰所得的點數來決定,所得點數也就是所行馬的匹數與步數之和,比如擲得十點,可六匹馬行四步,也可五匹馬行五步,等等。

  在棋局之上,有“窩”、“夾”、“塹”等標誌,馬入窩可賞帖,入夾、落塹後須擲得“夾採”和“本採”方可出來。在行馬的過程中還可打他方的馬,根據打出馬的多少也可以得賞帖,被打的馬則須重新“下馬”開始。

  最先將二十匹馬全部行到“尚承局”者,可以得到兩盆帖,稱為“倒盆”。每倒一次盆,在局之人須將盆中帖數湊足。

   按照打馬的規則,每局結束需要較長時間,其間頻繁出現賞罰。所以,玩起來很有趣,但用於純粹的賭博,則嫌過於繁瑣。按李清照的規定,在席中有“不從眾議喧鬧者”,也要罰帖十張。這種情形同其他賭博過程中的“呼盧喝雉”、“繞床大叫”實在是大異其趣。所以,打馬實在是一種典型的“閨中雅戲”,是舊時有閒階級閨中婦女消磨永日的遊戲。雖然帶有賭博的色彩,但遊戲的成分畢竟是主要的。

  打馬並不是婦女們的專利品。在宋元時期,不少男子也喜愛打馬。元代無名氏所作《逞風流王煥百花亭》雜劇第一折說王煥多才多藝時寫道:“此生世上聰明,今時獨步,圍棋、遞相、打馬、投壺……九流三教事都通。”此外,在元明的其他散曲集中也多次提到打馬,參與者不乏男子。

  入明以後,打馬流行於南方,在北方卻不見踪跡。到明中葉,南方有“走馬”戲,據說與打馬有關,其製度、玩法已不同於宋代的打馬了。(見清張德瀛《詞徵》)直至清雍正年間(1723-1735),這種博戲在安徽一帶仍然頗為流行。乾隆朝以後,便逐漸失傳了。

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關注0

粉絲7

帖子141

發佈主題
  • 屋受客服.廣告諮詢
  • LINE ID : ad_51s
  • TG飛機 @ad51ss
最新發帖
重要聲明: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,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及立場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用戶不應信賴內容,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於有關情形下,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(如涉及醫療、法律或投資等問題)。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「即時上載留言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,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,請聯絡我們。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,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。切勿撰寫粗言穢語、誹謗、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,敬請自律。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。
30 30 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