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註冊
x
殷墟介紹:
殷墟,它是中國商王朝後期都城遺址,在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岸,以小屯村爲中心,面積約30平方公裏。商後期叫北蒙,又稱殷,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于此,至纣亡國,共傳8代12王,前後達273年。周滅殷後,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,後因武庚叛亂被殺,殷民遷走,逐漸淪爲廢墟,故稱殷墟。
《史記》、《括地志》均有關于殷墟的記載。清光緒二十五年(1899),金石學家王懿榮在中藥龍骨上發現契刻文字(甲骨文),其後有學者考證出這些甲骨文出土于小屯一帶,並從中釋出商代的先公和商王名谥,從而證實這裏就是古文獻中記載的殷墟。1928年開始發掘。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南安陽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,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,屬于中國七大古都之一,更有“中華第一古都”之稱。安陽古迹衆多,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6處,市縣級文物單位200余處。這裏有西門豹治水的邺城,有曆史上第一位骁勇善戰的女將婦好的陵墓以及二帝陵(傳說中颛顼和帝喾和陵墓),還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我國最早的古都——殷墟。
1899年,河南安陽市小屯村的村民發現了很多刻有文字的龜甲和獸骨,經研究證實這就是迄今爲止最古老的文字——甲骨文。這一發現幫助史學家們迅速准確地找到了殷墟的位置。公元前14世紀,商王盤庚遷都到殷(即現在的小屯村),在此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座穩定的國都。殷墟總面積達24平方公裏,內有大量的青銅器,石器,骨器,玉器等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文物,其中最有名的是重達875公斤的“司母戊大方鼎”,它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。
“一片甲骨驚世界”。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不但結束了倉颉造字的神話,也使一個普普通通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屯村舉世聞名。隨著對安陽殷墟的全面發掘,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。殷墟,是商朝後朝的文化遺址,位于安陽市的西北郊。它的範圍是以小屯村爲中心,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兩岸的一些地方。據史書記載和夏商周斷代工程斷定,公元前1300年,商朝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山東“奄”(今曲阜)遷到“殷”(今安陽小屯),並在此建立都城,經曆8代12王,共254年。從此,這裏成爲殷商王朝政治、文化、經濟的中心。到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伐纣來商以後,這片土地逐漸荒蕪,變成了一片廢墟,史稱“殷墟”。
1961年,國務院把殷墟公布爲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爲了保護和利用殷墟,使其不再遭受人爲破壞,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,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興建了“殷墟博物館”。
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,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:甲骨文、青銅器和都城。首先就是甲骨文。進苑的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築學專家楊鴻勳教授專門設計的,它是仿甲骨文的“門”字的寫法而建。它看似簡單,卻是最原始的大門,可稱其爲華夏“門”的鼻祖。門框上的圖案,浮雕著鳳、虎、饕餮和蟬等花紋。門額苑名由著名曆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。整個苑門莊嚴大方,朱墨雕彩,古風古韻,古香古色。門兩側牆上浮雕殷代龍形玉決,仿佛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。此苑門和仿殷殿建築的人文景觀已經成爲古都安陽的象征。
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,生活在這裏的人們,已經進入青銅時代。這也正是殷墟聞名于世界的第二個原因。
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,通高1.33米,長1.10米,寬0.78米,重達875公斤,是迄今爲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,是我們的國寶。如此大的重器,澆鑄起來特別困難。據估計制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作,從煉銅的澆鑄,從制模到拆範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。青銅器中,銅、錫、鉛的含量比例,與現代所鑄青銅中銅、錫、鉛的比例基本相同中,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治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。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,到後來,隨著生産力的發燕尾服,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征。
提到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三個因素,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。它好似殷都的心髒,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。這個建築是“茅茨土階,四阿重屋”的建築方式,也就是茅草蓋頂,夯土台階、四面斜坡、雙重屋檐,整個大殿宏偉莊嚴。
大殿現在陳列著甲骨文,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。當年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,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。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什麽,就隨便扔掉了。後來村裏的剃頭匠李成,爲顧客剃頭時,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。他沒錢買藥,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塗在傷口上,發現血竟然止住了,才知道這便是中藥的一味,喚作龍骨。于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。當時藥店大多只收購不帶字的龍骨。所以許多農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後再出售。非常遺憾,不知多少病人把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裏,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,被王懿榮發現,並確認爲我國最早的文字----甲骨文。
甲骨文的發現,使“龍骨”身價一步登天,導致周圍的村民紛紛來挖掘,有的還以此爲生。但當時的挖掘都屬于私挖,破壞性很大,而大規模有組織地掘是從1928年開始的。考古學家們在1928年至1936年這十年間,共進行了15次大規模的挖掘。這幾次挖掘永遠載入了考古學史冊,開創之功,功不可沒。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爆發,使殷墟的發氣被中斷。直到1949年,新中國成立後發掘工作才繼續進行。
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個窖穴裏出土的甲骨文,是目前殷墟發現甲骨文最多的一次,總共有17096片。大部分是龜甲組成的,上面記載的是商人占蔔的結果,以及商朝的天象、曆法、家業、軍事、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容。這個甲骨坑被專家們認定爲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。
商王從事的占蔔活動特別頻繁,幾乎是無日不占,無事不蔔,那麽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樣占蔔的。商王占蔔一般是由專人來進行的,他們先在已選好的龜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鑿一些排列整齊的小圓孔,圓孔的旁邊再鑿一條長槽,然後把燃燒的木炭放到裏面灼燒。骨頭受熱以後,正面就會隨著“蔔”的一聲出現裂紋,商王就是根據這些裂紋來判斷事情的吉凶。現在您看到的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蔔禍福、判斷吉凶的簡單記事,因此我們也稱這些文字爲甲骨文蔔辭。
在全國,各種碑林不少,但殷墟的碑林與衆不同,它不是名人碑刻,也不是行草隸篆,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。下面我把碑林的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:
甲骨文碑林,是由我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,楊升南先生精選,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,共30通。其內容涉達125個,記載了大將與兩方國即土方和工口方的戰爭。
在建國以後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時,婦好墓的發現,也著實讓所有考古工作者爲之振奮。婦好墓在宮殿區的西邊,現在讓我們參觀一下中國第一位將軍的墓葬。各位面前的這個建築是婦好享堂,而這尊漢白玉雕像就再現了華夏最早的巾帼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采。那麽婦好是何許人也?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,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寵愛,多次參與國家大事,爲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。據甲骨文記載,她多次率兵東征西戰,最多的一次竟帶兵13000多人,不少男性都歸她指揮。婦好有一次率軍征伐巴方,由于她運籌帷幄,事先在一個地方設下埋伏,配合正面的進攻,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。婦好不僅能率兵征戰,還能主持重大大的宮廷祭祀,在王室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由于連年征戰,婦好終因積勞成疾,先于武丁而亡。武丁很悲痛,破例將她厚葬于宮殿區內,並在墓坑上精築享堂,以示紀念。
婦好墓深7.5米,在這裏出土了大批隨葬品共計1928件。計有:青銅器400多件,玉器750多件,骨器560多件,以及石器、象牙制品、陶器、蚌器、海螺、海貝等,簡直就是一個商代文物博覽會。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銅器中,有不少都鑄有婦好“二字的銘文,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”婦好“的名字,學者們經過研究,得知這就是在甲骨蔔辭裏出現過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婦好。
在隨葬品中,除了有精美的青銅器、玉器等以外,我們還看到壁龛裏的尺骨,這是當時被殉葬的奴隸。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狗殉狗。其中殉人男性4具,女性2具,兒童2具,其余的因被截肢,已經不辨男女了。我們僅從這個殷代王的墓葬,就能盾到奴隸社會的縮影。
殷墟交通
交通概況:殷墟博物苑位于安陽市西北郊小屯村殷墟路北端,距安陽市中心5公裏,遊客可通過二種方式到達。
汽車:自駕車沿京珠高速安陽出口下,沿人民大道至第五人醫院右轉即到。
公交車1、15路,殷墟站下車步行5分鍾即到,公交車18路終點下即到。
火車:安陽站下,在文峰中路乘18路公交車直達。
殷墟住宿:
星級賓館(飯店)十余座,擁有各種裝飾豪華、設備齊全的客房1500多間,床位3000多張,並附有各種型號的多功能廳、會議廳、宴會廳等。近年來各賓館軟件、硬件並舉,注重員工培訓,提高業務素質,同時先後安裝開通了國際國內直撥電話、電傳、傳真等通訊設施,爲前來洽談生意和旅遊觀光的國內外友人提供了優質服務。
殷墟美食:
對很多外地人來說,大多數是喝不慣這種飯的,包括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安陽人,粉漿飯做出來很酸,但是過後很香,裏面混有菜葉,豆子,小米等等亂七八糟的什麽都有,我媽說在她那個年代能喝上這種飯得趕上過節,更多老一輩的人會喜歡這種飯,如果你不喜歡酸,建議嘗一下扁粉菜。還有只有在安陽才能吃到的,別的地方賣都沒的賣的——皮紮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