屋受論壇wuso.me

標題: 古代賭博彩選格與升官圖介紹:封建官場的縮影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韓和風    時間: 2018-3-11 21:47
標題: 古代賭博彩選格與升官圖介紹:封建官場的縮影
 幾千年來,中國一直是個“官本位”的社會。“士、農、工、商”,士為“四民之首”。“讀書萬卷,致君堯舜”,自來便是中國士大夫們的最高標榜。士人們的理想道路,便是寒窗苦讀到金榜題名、金殿臚唱,然後從州縣“風塵俗吏”做起,宦海浮沉,最後九轉丹成,出將入相,建牙開府,起居八座,富貴尊榮,耀祖光宗。然而,理想歸理想,自古來人稱宦海風波,仕途險惡,能順利地爬到頂點的不過是極少數“福星高照”的幸運兒,大部分是蹭蹬終身,有的人甚至身敗名裂。儘管如此,讀書做官似乎是古代士人們惟一的人生道路,所以這條路上始終擁擠著艱苦的跋涉者,通過仕途上的一級級階梯和一個個關隘,便是他們人生的最大追求。於是,有人將這循序漸進的眾多官階官位和升降辦法彙編一處,製成一種博戲,這就是“升官圖”,此戲一出,立即引來無數知音,千餘年來風行於世,至今餘韻未絕。有人說,仕宦如一場賭博,那麼用仕途來賭博自然是順理成章的。正如前人詠“樗蒲”詩所云:“能消永日是樗蒲,坑塹由來似宦途。”

  升官圖產生於唐代,當時叫做“彩選格”,據說唐代賀州刺史李郃發明的。宋人高承的《事物紀原》雲:

  唐之衰,任官失序而廉恥路斷。李賀州郃譏之,恥當時職任用投子之數,均班爵賞,謂之彩選。言其無實,惟彩勝而已。

   所謂“彩”,就是骰子的點數,“選”是選官授任之意,“彩選”就是以骰子之彩來決定官職升降,因此又叫“骰子選格”。據宋人錢易的《南部新書》記載,李郃曾撰有《骰子選格》,但今天已經失傳。傳世的《骰子選格》是唐人房千里所撰,載《說郛》宛委山堂本。房氏在序言中說,他於開成三年(838)在洞庭湖避風時看到有人玩彩選之戲。由此看來,這種博戲產生至今已有十二個世紀了。

  根據房千里所述,骰子選格的道具是一棋局,上面繪有由賤至貴的六十八個官職,最低為縣尉,最高至侍中(唐代宰相名號之一)。玩時用六枚骰子,合成種種之彩,大抵“豐貴而約賤”,依此在局中行進。局終,“坐客有為尉掾而止者,有貴為相臣、將臣者,有連得美名爾後不振者,有始甚微而倏然升於上位者。大凡得失不繫賢不肖,但卜其偶不偶耳。”(《骰子選格序》)由此看來,彩選完全是由骰子之彩來決定的,這種規則與今天流行的各種兒童遊戲棋如“飛行棋”、“旅行棋”等相似,屬於骰子類博戲。

  骰子選格問世後,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興趣,從宋代開始不時有人撰制不同的升官圖,如宋代有劉攽的《漢官儀》、趙景昭的《進士彩選》,明代有倪元璐的《百官鐸》、佚名的《忠佞升官圖》,至於清代,升官圖的花樣更多,有專列京外百官的,專列在京百官。有專選文官制的,也有專制武職官的。還有一種“狀元籌”,專列科舉制各種名銜,由童生、秀才始,至探花、榜眼、狀元止。《清稗類鈔•賭博類》記述道:

  有曰“擲狀元籌”者,用籌馬,以緋多者為勝。別有全色、五子一色、合巧、分相、不同、馬軍、四序等名,次第俱得勝彩。最大者曰狀元,為六十四柱。次差小,曰榜眼,曰探花,各三十二柱。遞至秀才,最小者僅一柱。局畢計籌,以分勝負。別有一籌曰“場譜”,開載得失高下之數,以杜爭競。

  狀元籌的玩法別具一格,升官圖的玩法與此不同。它一般是以某一朝代的官制為依據,在一紙局上列從卑到尊的各種官吏名號,低自縣吏、高至宰相。清代以後一般用四粒骰子擲彩,參加者可容二至數人,輪流擲骰,依彩由自職位最卑的官職逐漸升遷或降黜,先至官職最尊處者為勝。終局後,職位最卑者按事先約定向勝者納錢若干,稱為“見面錢”或“倒盆錢”。擲升官圖的骰彩有多種名號,最基本的四種是依照古代考察官吏的四種“考績”等級即“德、才、功、贓”。用四粒骰子擲彩,擲出有兩個四為德,兩個六為才。兩個二、三、五算功,兩個么算贓。德才功都可以升級,贓則要降黜。除此之外,其他骰彩還有穿花、全色、分相等賞彩和出局、軍台(充軍)、革留、交部、休致等處罰的名色,完全採用了清代吏制的各種術語。

  李正躬先生的《談升官圖》(載《太白》月刊第1卷8期)介紹了清代乾隆年間的一張昇官圖,“可以說是升官圖中最複雜的了。也是用四顆骰子擲,共分德、才、功、良、由、贓六等,變化也格外得多,其中有特恩、封典、世爵,有京官、外任,有漢員、滿員,更有捐官、贖罪,以及遇到了所屬上司還得送見禮等等,將清朝官場的規律表現得一點也不遺漏,而且還將清朝官場的陋習,像捐官、贖罪等也都表現出來,真可說是一張清代官場的縮影。”

  確實,升官圖可以說是封建官僚制度在博戲中的投影。

  升官圖具有濃厚的遊戲色彩,其內容對熱衷功名的士大夫有很強的吸引力,同時又是一種賭博手段,這三種因素決定了它自產生以後一直能夠廣泛流行,幼自兒童,長至老翁,卑如市井小民,尊如朝廷命官,都有它的愛好者。宋人趙必盙的《沁園春》詞就有:“看做官來,只似兒時,擲選官圖”的句子,正表現了人們對此的心理和這一社會現實。

  從宋代開始,骰子選格嬗變出一些形式不盡相同而實質又很相似的博戲,大抵分為兩類。

  一類是將升官圖“超升”為神仙的“選仙圖”。清人趙翼《陔餘叢考》卷三十三雲:

  宋時有選仙圖,亦用骰子比色,失為散仙,次為上洞,以漸至蓬萊、大羅等列仙。其比色之法,首重緋四,次六與三,最下者么,凡有過者,謫作彩樵思凡之人,遇勝色仍復位。

   可見,選仙圖只是把升官圖的各級官名改為各種名號的神仙,連升遷降黜的骰彩都完全一樣。選仙圖的流行更為廣泛,連皇宮中都有線索可尋。清高宗乾隆皇帝就曾“御製”《群仙慶壽圖》,“用骰子擲之,以為新年玩具。”(《清稗類鈔•賭博類》)到慈禧太后時,又將其重加增訂,再繪新圖,並將其與銀骰盆、象牙骰子一起賜給大臣,以博戲取樂。

  至於民間坊刻的各種選仙圖,更是五花八門,天津楊柳青、蘇州王榮興、四川綿竹等地年畫坊都曾刻印過選仙圖以及與之相類似的圖譜,供人博戲,甚至本世紀四十年代,仍在民間流傳,可見其影響之深遠。

  另一類與升官圖相似的是“攬勝圖”,最早見於記載的這類博戲叫“消夜圖”,其內容是遊歷,易官名為地名。清代以後又出現“西湖圖”、“攬勝圖”,將官名改易為天下名勝風景,自送客之勞勞亭起,有瀛洲、蓬萊、天台、桃源等處,最後到“觀止”為頂點。

  宋人王珪有《宮詞》雲:

  盡日窗間賭選仙,小娃爭覓倒盆錢。

  上籌須佔蓬萊島,一擲乘鸞出洞天。

  可見,無論升官圖還是選仙圖,它們的主要功能都是賭博,即使在深宮內院,也不例外。







歡迎光臨 屋受論壇wuso.me (https://wuso.me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4